上一篇文章,分享了「導入雲端安全標準前應思考的三件事」,如果您已經確認組織所提供的服務,符合了雲端運算的五個基本特徵,並且歸納出是屬於哪一種部署模式和服務型式,也清楚了組織的角色是雲端服務顧客 (CSC) 或是雲端服務提供者 (CSP),那接下您就可以參考這一篇文章,選用適合實施和進行驗證的雲端安全標準。
Source: BSI
可實施驗證的雲端安全標準
目前國際上認可和雲端安全有關,常見並且可以實施驗證的四個標準如下:
- ISO/IEC 27001:它是適用於各行各業的資訊安全管理標準,可協助組織建立一個資訊安全管理系統 (ISMS),藉由執行風險評鑑來選擇適當的控制措施,定義組織要達成的資安目標,再透過定期實施的內部稽核和管理審查,讓組織秉持PDCA的精神來持續改善資安,組織必須先通過ISO 27001驗證,這是獲得其他雲端安全標準證書的基本要求。
- ISO/IEC 27017:它是基於ISO 27002,所延伸補充的雲端服務資訊安全控制措施的實作指引 (Code of practice for information security controls based on ISO/IEC 27002 for cloud services),可適用於四種部署模式 (公有雲、私有雲、社群雲、混合雲) 和三種服務型式 (SaaS, PaaS, IaaS),也同時適用雲端服務顧客 (CSC) 和雲端服務提供者 (CSP) 兩種角色。換句話說,它是目前適用性最廣泛的雲端安全標準。
- CSA STAR:它是由雲端安全聯盟 (CSA),所推出由產業認可的雲端安全標準,本身是基於由產業工作小組所聯合發展的雲端控制矩陣 (Cloud Control Matrix, CCM),在實施之後,雲端服務提供者可藉由完成雲端安全自評表 (CAIQ),或委由獨立公正的驗證單位像是BSI實施稽核,讓組織來展現已達成CSA STAR Level 1和Level 2的驗證。適用的對象,通常是以提供公有雲的三種服務型式為主的雲端服務提供者 (CSP) 。
- ISO/IEC 27018:它是基於ISO 29100的隱私框架 (Privacy Framework) 和延伸補充自ISO 27002的控制措施,提供給PII處理者於公有雲環境,依據合約或協議處理個人可識別資訊 (PII) 時可遵循的實作指引 (Code of practice for protection of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information (PII) in public clouds acting as PII processors)。這個標準是目前適用性範圍最小的,適用的對象包括提供公有雲的三種服務型式,但必須是PII處理者 (經由控制者委託處理PII) 的雲端服務提供者 (CSP)。
最簡單的評估和選擇方法
看了以上的說明,各位肯定還是眼花繚亂和一頭霧水,對吧?別擔心,這裡介紹簡單選用的三個步驟 - 先釐清組織角色 (CSC or CSP)、確認服務類型 (SaaS, PaaS, IaaS)、選用部署模式 (公有雲、私有雲、社群雲、混合雲),再依下列方法來選擇。
選擇一,無論您的組織是雲端服務顧客 (CSC) 或是雲端服務提供者 (CSP) ,使用或提供的是哪一種服務型式,也不管是哪一種部署模式,ISO 27017 肯定是最為適用的雲端安全標準。
選擇二,如果您的組織是雲端服務提供者 (CSP),提供了任何一種的服務型式 ,通常部署的模式為公有雲 (Public Cloud) ,那麼選擇實施 CSA STAR 沒問題。
選擇三,如果您的組織是雲端服務提供者 (CSP),在公有雲上提供了任何一種的服務型式,並且受到您的顧客委託 (有簽訂合約或協議),使用雲服務來進行個資 (PII) 處理的活動,那麼您可以選擇實施ISO 27018來強化雲端服務的個資與隱私保護。
最後,再從組織角色方面,歸納出以下最簡單的判斷方式。
- 如果您是雲端服務顧客 (CSC),只能驗證 ISO 27001 + ISO 27017。
- 如果您是雲端服務提供者 (CSP),可以驗證 ISO 27001 + ISO 27017 + CSA STAR。
- 如果您是雲端服務提供者 (CSP),並且也是公有雲的PII處理者,可以驗證 ISO 27001 + ISO 27017 + CSA STAR + ISO 27018。